IPv4和IPv6是两种常见的网络协议,它们在地址结构、地址空间大小、数据包处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那么,IPv4和IPv6究竟有什么区呢?
IPv4(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)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协议版本,它采用32位地址,约有42亿个可用IP地址。然而,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,IPv4地址资源已经接近枯竭,这就催生了IPv6的发展。
IPv6(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)是IPv4的下一代协议,采用128位地址,拥有远远超过IPv4的地址空间,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IP地址。IPv6的引入旨在解决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,并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。

那么,部署IPv6能不能将原来的IPv4网络推倒重建呢?IPv6部署需要循序渐进,因为IPv4与IPv6存在互通的难题。这就要求技术上处理好旧的IPv4网络与新的IPv6网络兼容性,尤其是两者互通问题,有的网络终端是IPv4的,网络接入是IPv4的,核心部署是IPv6的,也有的网络终端是IPv6的,网络部分又是IPv4的,这就要解决互通问题。以我们最熟悉的QQ为例,如果IPv4和IPv6用户不能互相通信将是非常糟糕的情况。
解决IPv4与IPv6互通难题的方法:
双栈技术本身不解决网络互联互通,只是要求所有主机都支持两种IP协议,这样对用户而言就是互通了,通过主机上的协议切换从而与两个网络的用户实现互通,但这样无法做到无缝切换,要同时与IPv4、IPv6网络都要实时互通技术上就存在困难,只能将主机的网卡来回切换,分别与两个网络实现互通。
隧道技术可以解决双向互通,但还是需要强大的隧道服务器,隧道的带宽是一定限制,另外隧道其实是通过双层IP头实现的,这样增加了报文的长度,增加了占用带宽,浪费掉了部分带宽资源。
地址转换技术曾经有一个标准草案NAT-PT,但已被IETF放弃了。另外还有法国运营商Comcast提出的DS-Lite,国内CERNET2团队提出的IVI,这些方案都是将隧道和地址转换结合起来,可能更适合实现过渡的目的,但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网络开销,对网络带宽是个考验。
目前,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,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取代IPv4。《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(IPv6) 规模部署行动计划》发布以来,社会各界高度关注,产业链各方广泛参与、协同推进。从用户数、基础资源、网络、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
随着IPv4地址资源的耗尽,IPv6的推广和应用变得日益重要。IPv6不仅提供了更广阔的地址空间,还带来了更好的网络性能、安全性和移动性支持。然而,由于IPv4的广泛部署和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,IPv6的全面替代仍需一段时间。
总的来说,IPv4与IPv6在地址长度、分配方式、安全性和功能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,而IPv6作为IPv4的下一代协议,将对互联网发展、网络安全和用户体验产生深远影响,因此,推IPv6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。
联系我们
customer@ffy.com
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0993